楚雄州聚焦“能致富”“享幸福”做优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近两年来,云南省楚雄市在州搬迁安置办的关心帮扶下,以移民后期扶持治理服务,始终牢固树立和大胆实践抓住主要矛盾,聚焦“能致富”“享幸福”,做优后期扶持工作。根据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生产生活现状,聚焦重点、积极谋招、精选路径、突破前行,做到有力有序推动库区和安置区建设与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大中型水库移民库区和安置区呈现出生活富裕、收入稳定、和谐幸福的大好局面。
云南省楚雄州、市搬迁安置部门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是:
一是搭建“好平台”“干好事”,以绣花功夫做实项目赋能服务移民。
1.建好移民新村。一是投资1100万元建成吕合镇集镇移民新村,解决了吕合镇小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2024年项目投入使用使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解决60人的就业问题,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心剂”。二是投资950万元建设青山嘴上下村移民新村,彻底解决农业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楚雄市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三是投资190万元对青山嘴水库宗地自建安置点青江小区提升改造,全面解决近年来移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水问题、停车问题、安全问题、治理问题。让移民住的安心、幸福感大幅提升。
2.抓好移民就业。引导栗子园社区自主牵头,移民自愿参与,分组代班,组织50-65岁老龄人和部分带孩子的妈妈进行敲核桃、拣辣椒、拣菌子、拣中草药等简单劳动,带动300余名社区移民实现就近就便灵活就业。实现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达720万元,移民收入广、集体经济强的成效充分显现。根据未就业人员情况“量身定做”投入资金48万元开展400人次技能培训,千方百计寻找就业岗位,小区居民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6%以上。如今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搬迁入住时的4倍多,家庭小轿车持有量从35辆增加到1800多辆,群众生活质量大幅提升。2024年加工核桃299吨,辣椒14吨,野生菌干片分拣5吨,栗子园合作社社员增收92万元。
二是聚焦“能致富”“享幸福”,以绵绵之力做优后期扶持工作。
1.成立全市移民合作社。
楚雄市在州搬迁安置办的指导下成立了全市移民产业发展合作社,管理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产,并带动移民创业就业。在合作社的引领下3名移民成立了三家公司,分别是:楚雄水移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楚雄水移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楚雄水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楚雄水移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合作社商业资产的运营管理;楚雄水移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吕合镇九龙苑小区的物业管理;楚雄水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租了吕合镇干田村委会136亩冬桃。三家公司业务全面开展,带动移民就业近150人,商管公司成立半年来已经有15万元的收益。
2.集体资产不断壮大。2024年以全市移民合作社为主体,上报购买资产项目2个,购置商业资产2600平米,总投资5000万元。西门古城步行街购置25间商铺项目,已经办理产权证13间,出租16间,租金收益28万元。楚雄市彝绣展示中心项目已经签订购房协议,正在协调办理产权证,同时该项目已经和州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合作投入使用,并将联合带动栗子园彝绣车间扩大移民彝绣产业发展和培养绣娘拉动创业就业。
3.共享大家庭幸福。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把社区建成和谐美丽大家园。硬件方面,突出公共性公益性,规范了1个农贸市场、2个红白理事大厅、2个老年人活动场所、1个文化广场的建设管理,同时常态化开展三个移民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小区到处花红树绿、景美物新。软件方面,组建起5支文艺团队,群众自发性组织文体活动,通过文化沁润弘扬文化新风;广泛开展星级平安和谐家庭评比活动,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每天都有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重大节日还开展篮球比赛、书法绘画、游园等活动,“小社区”变成了共治共享的“大家庭”。在栗子园小区配合州搬迁安置办、州融媒体中心成功举办了2024年、2025年春节两场文艺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楚雄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样板,在全国水库移民搬迁安置的示范效应不断扩大。2024年以来,楚雄市大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先后得到来楚雄市调研的国务委员谌贻琴、省长王予波、水利部移民司司长卢胜芳和省州搬迁安置办领导的高度肯定。栗子园社区党建工作纪实专题片《栗子园的幸福生活》被中央组织部《城市基层党建》2024年第7期采用。栗子园社区民族融合基层治理成功经验,于2024年12月3日被国家民委在深圳召开的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现场推进会上代表云南省作交流。楚雄市搬迁安置办撰写的楚雄市栗子园小区后期扶持机制创新案例入选水利部移民司编著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高质量发展实践典型案列》进行全国交流学习。
(杨德祥 徐涛 张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