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云南鲜花的七夕之旅:万花田数智赋能下的鲜花产业链共赢与繁荣

云南鲜花的七夕之旅:万花田数智赋能下的鲜花产业链共赢与繁荣

凌晨5点,花农李大姐在自家花田里查看自己鲜花的生长情况,辨别哪些鲜花是今天适宜采摘的。三个小时后,李大姐打开手机,在万花田平台上上架今天可售卖的鲜花数量。下午17点,李大姐上架的500扎玫瑰全部都销全部售完,今晚这些鲜花将从昆明中心仓发出,通过冷链车在明天一早就会成为广州某花店的七夕备花主角。而在十年前,这样让鲜花直接从花田到花店的场景,是李大姐和父辈们不敢奢望的。

七夕的浪漫,自古以来就与鲜花紧密相连。古代女子以花枝乞巧,文人以荷花喻纯爱,鲜花作为情感载体的基因,早已刻进传统节日的骨子里。但在电商平台尚未兴起的年代,云南鲜花的“七夕之旅”却布满荆棘。

据李大姐的父亲回忆,在十年前,花农卖花是要挑着花筐早早出门抹黑赶早市,与批发商讨价还价。一级批发商收花之后,联系长途物流运输公司,经过三、四天的颠簸到广州的二级批发商手中,损耗率极高。等到了花店手中,价格已经比在花田里翻了三、四倍,而花农每扎花只能赚1块多。“最怕七夕前下雨,花烂在地里没有人要,一年的收成就靠那么几个节日,却像赌博一样。”这样花农赚辛苦钱、中间商赚差价、消费者买贵花的情况,是云南鲜花产业曾经的常态。

多层线下交通和损耗,花农利润被压缩至产业链的10%,而中间环节占比超60%。产业链的低效,始终难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际际的花农“钱袋子”。

随着电商技术普及和消费升级,鲜花产业对‘高效流通’的需求愈发迫切,一场针对产业链的改造开始酝酿。在2019年底,一群斗南的鲜花批发企业,试图用技术解决一个困扰中国鲜花产业几十年的难题。

而颠覆性的变革始于万花田的出现。这家扎根云南的民营企业,首次创新融合连锁OMO(Online-Merge-Offline)+城市仓模式,用技术重构产业链,让每一扎从云南花田发出的鲜花都有迹可循、有源可查。

万花田自主开发的鲜花交易平台,核心的功能是让花农直接对接花店进行鲜花销售。花农在万花田平台上传当日需要售卖的鲜花信息,包括数量、等级、价格及实拍图,花店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下单,订单交易信息实时可查。李大姐说:“之前卖花要跟批发商磨嘴皮,被压价格,现在在小程序的平台上,价格自己定,还不用摸黑赶早市,轻轻松松就把花卖了,简简单单就把钱赚了。”

在万花田的昆明分拣中心,投入千万建造生产中心,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引入自动化鲜花分拣设备,NFC感应式上架系统,图像识别分货系统、APP数字化入位系统、花农无标签打印系统,这些设备组合在一起,让云南的鲜花从采摘到发货最快6小时完成。布局在全国90%以上的地级市和核心城市的城市仓,已覆盖全国31个省268座城1500个区县,构建起“基地直采-中心仓分拣-城市仓速配”的全链路冷链网,让鲜花从花田到花店的流通时间从传统的一个星期压缩至24-72小时内,七夕高峰期也能保证“当天采、次日到”,损耗降低约30%。

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路上,万花田的脚步不止于“连接”,更在于“共生”。从昆明中心仓生产车间的分拣、质检、打包岗位及每个城市仓最后一公里的城配服务,仅万花田一家企业,就直接创造了近千个就业岗位。而包装材料、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产业,更因此新增近万个工作机会,让更多家庭通过鲜花产业链获得安稳收入。

而对于整个行业,万花田作为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正在推动着整个行业不断前进。从粗放零散开始走向规模化整合,通过平台形成统一的鲜花等级标准,价格体系更加透明,以及全链路数智化追溯系统,使得消费者对云南鲜花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做鲜花生意,从来不只是‘搬运鲜花’,更是在‘搬运责任’。”万花田负责人道出了企业的初心。

从十多年前花农挑着花筐赶早市的艰辛,到如今手机上轻松卖花的从容;从产业链低效导致的花农赚辛苦钱、花店进贵花,到如今花农增收、行业升级、花店得利。万花田用责任重构了鲜花产业链的逻辑,也让七夕的浪漫里,多了一份对劳动者的尊重、对社会的担当。

七夕佳节,以花传情。作为全国鲜花批发连锁开创者,覆盖全国31个省268座城1500个区县。云南花田现采现发,全国50万+花店心选。1扎起送,0打包费0邮费0配送费。万花田始终秉持“品质为根,责任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满足用户对浪漫需求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绿色生产、公益助农到人文关怀,全方位展现品牌担当,让这个七夕不仅有爱,更有温度。

上一篇智绘云岭新画卷 华中农大学子探访高原特色农业升级路​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延伸阅读

返回顶部